加拿大同運推『更衣室/廁所』改革 反讓所有人都不方便

分享給好友:

致力更新北美社會結構的陣營有一個智庫,名叫卡杜斯家庭組織(Cardus Family),該組織計畫部主任姆洛澤克(Andrea Mrozek)在官網cardus.ca指出,同性戀運動處心積慮推行的「更衣室/廁所」改革運動(就是自認為是女性的男孩或男人可以使用女性「更衣室/廁所」),反而會使所有人都不方便,因為眾人怕動不動就惹到同性戀者,於是甘脆完全不理他們、不與他們有任何瓜葛、不進同一個廁所,結果搞得大家都不方便。

為因應同性戀運動猖獗破壞社會結構、言論及信仰自由,加拿大婚姻與家庭協會(the Institute of Marriage and Family Canada)現在改組成「卡杜斯家庭組織」,專門提供相關研究報告給關心傳統婚姻家庭的民眾,藉此洞悉並公開同運的企圖,以免大眾被誤導與哄騙。

姆洛澤克說,她十多歲時,開始在多倫多大學名叫哈特屋(Hart House)的運動館游泳。她父親是運動館的會員,他會帶她和她妹妹一起去那裡運動。哈特屋的「更衣室/廁所」沒有門禁、不需要使用任何卡片,也沒有任何管理人員。她父親會向左轉,經過一個走廊,進入男「更衣室/廁所」;她們姊妹則右轉,進入女「更衣室/廁所」。最後,他們父女在游泳池會合;其他使用者也是這樣。

後來,多倫多大學終於在入口處設置了一張桌子,控管進出女「更衣室/廁所」的人,目的不是禁止青少女進入,而是校方發現有男人闖進女「更衣室/廁所」。現在,姆洛澤克和妹妹再去那裡運動時,門口都有一個工讀生,他只慎重地管控一件事,那就是確認進入者(生理上)的性別。

同運卻企圖摒除性別差異,快速推展「更衣室/廁所改革計畫」,以致哈特屋走廊和「更衣室/廁所」也出現男女混用的情況;同運份子認為,這樣是在促進校園擁有安全的空間。最近,姆洛澤克回母校去游泳時,卻看見在哈特屋走廊的「更衣室/廁所」改革計畫」看板上的留言,盡是同性戀者、雙性戀者和跨性別人士(LGBT)埋怨他們在「更衣室/廁所」多麼容易受到傷害的怨言。

哈特屋牆壁上張掛的留言諸如:

  • 「如果你在洗手間質疑某人的性別,不用懷疑。他們比你更瞭解什麼是性別。他們知道自己該在那裡上廁所。」跨性別男孩,大學部學生安德魯留言。
  • 更衣室/廁所是一個令人不自在的地方,真的是那樣。在我們性別本相與媒體呈現的男女有別的刻板印象之間,讓同性戀族群感到緊張和莫大的壓力。你會變得很容易受傷。」女同性戀者,私人教練,大學部學生史塔希留言。

氣氛緊張、覺得不自在確實是不愉快的事。也就是說,這讓人產生若干想法:

其一,因忽視天生的性別差異而改革「更衣室/廁所」,雖然並不會讓人覺得有什麼實際的危險。但是,在一個男女有別的地方,才會讓人有安全感。

看看性騷擾、偷窺狂、人身攻擊,甚至的性侵案例,主要都是生理上的男性欺負生理上的女性。鮮少看見相反的例子。

「隱私和安全感」比「自在與不緊張」更重要。因此有人認為,改變「更衣室/廁所」計畫,只顧到那些對傳統「更衣室/廁所」感到不自在的人,但卻不顧更改後的「更衣室/廁所」可能讓所有的人更容易遭遇到真正的危險。因此,這項計畫等於是在要求公眾做不可能做到的事:也就是說,要求民眾不要注意變性人與大眾的差異,卻又要處處關注變性人的需要。大眾被要求必須特別忍讓這些性傾向少數族群,並且要大眾假裝看不見他們其實是與眾不同的,他們既然自認沒有與眾不同,「理當待在他們自認為可以進入的「更衣室/廁所」,何必強迫大眾配合這項「更衣室/廁所」改革計畫。

事實上,這會讓每一個人都不方便。諸如:陌生的同性戀者或異性進入更衣時,邊換衣服邊聊異性或同性戀的話題,也會有男人不習慣女人穿著濕塔塔的泳衣進更衣室,把地板弄得濕濕的,或者有人從來不洗體育服裝,又髒又臭。但是,使用者除了可能因地板濕塔塔而滑倒之外,不分性別的「更衣室/廁所」並沒有什麼危險性。

另一點則是:「更衣室/廁所」改革計畫創造了不必要的差異。由於該計畫只重視LGBT的不安全感,卻適得其反地讓人與人之間變得孤立,因為這計畫描繪出一幅虛假的圖畫,彷彿其他所有人都會在改革後的「更衣室/廁所」擁有快樂的友愛。

姆洛澤克忍不住要說,她並不認為那些變性的人是危險的。問題在於:除了憑外表判斷進出者的性別之外,我們毫無其他辦法可以控制那些蓄意進入「更衣室/廁所」傷害別人的歹徒。

uu
多倫多大學的體育館出現類似海報,多半是同性戀者埋怨在更衣室/廁所遭歧視之言。

「更衣室/廁所」改革計畫的另一個問題,是人與人之間喪失認同感,這問題會像淋浴間的瓷磚裂縫一樣,會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擴大。在這項計畫之下,我們可能無法假設任何人可能是什麼性別,及可能做出什麼事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喪失非常基本的「他是男孩」或「她是女孩」的概念,進而喪失溝通的能力。這讓我們更加彼此孤立。

加拿大將在四月份實施「更衣室/廁所」改革計畫。其實,親切和靄的人並不需要這種計畫,薄情冷酷的人則根本不會注意或在乎這種計畫。這個計畫想要引發眾人注意LGBT容易受傷的情況,但這麼做的效果適得其反。這計畫的宣傳海報彷彿裝置藝術,要照亮大眾、要求大眾一致行動,結果卻反而變成是令人難過的聲明。(文取材自mercatornet.com)

 

 

資料來源:How the #changeroomproject isolates people


隨時收到最新消息,請上「下一代幸福聯盟FB」按讚! 加入粉絲團,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!


《讀者投稿須知》

本站歡迎讀者投稿,主流媒體不願刊登的,我們幫你刊登!來信時請附本名(或筆名)和職業背景。本站保留編輯、增刪的權利。

投稿信箱:

[email protected]

分享給好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