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雄市教育局於今年三月八日出版了一本『性別平等教育家長手冊』,擬定在四月初發給各校以及家長會,並且公開登錄在高雄市教育局的網站上,由於其中諸多內容引起家長反彈,認為許多性別相關論述和名詞解釋充滿爭議,甚至不符合性別平等教育法,家長提出修正的要求。
這本由高雄市教育局出版的『性別平等教育手冊』,據說專門是針對家長的需要而設計的,卻因為不符合『性別平等教育法』施行細則第十三條的比例原則,亦即同志教育版面占據一半以上再起爭議,這也是性平教育一直以來最大的問題,幾乎忽視了情感教育和性教育,總是把所有性別不平等的肇因,都歸咎在過去社會中,將男女二元視為性別主流,但是在手冊中的論述,卻試圖把性傾向提升歸類成為性別之一,想徹底打破天生的男女性別架構,這樣的作法恐怕只是讓性別認知更加混淆不清。
在這本手冊中,直接把『性傾向』說成是『與生俱來的』以及『性傾向』具有『恆常性』,是家長看不下去的地方,這種不實際的說法,是誤導民眾對性別的認知,況且還有很多研究結果都說明了,性傾向不是與生俱來,特別在生物學研究中,已經將基因解碼,找不到任何性傾向是天生的證據,性傾向僅是心理及社會建構產生的,因此只能說性傾向是一種心理或社會行為,因此與生俱來之說豈能輕率放進手冊中?而恆常性的說法,更在一項研究報告中指出,曾在國高中時期認為自己是同性戀者的學生,成年之後,有12%的高比例認為自己不是同性戀,因此這種性傾向的恆常性不攻自破。既然性傾向不是與生俱來也不具恆常性,就不能歸類成為性別。
針對教導學生肛交的部份,雖然手冊中有說明,在國中階段會教導有關『安全性行為』以及『性侵害』、『性騷擾』或『性霸凌』的防治概念,將與學生討論刑法法規中所提到的肛交,但手冊中也只說明讓學生了解肛交是『性的多樣性』其中之一,卻未告知肛交者有高比例得到愛滋病的危險性。
最後手冊中還推廣伴侶盟推動的多元成家立法草案,即所謂的「多元成家」,內容包含婚姻平權(含同性婚姻)草案、伴侶制度草案、家屬制度草案等三個法案,這三個法案中主張:伴侶間不負忠貞義務、同性戀者收養小孩、以及不同性傾向組成的家庭等等,都是極具爭議的議題。另外,在現行民法的家屬篇,早已經可以讓想要成家的民眾到戶政事務所登記為家屬,還可以享受減稅等的權力,多元成家根本是被製造出來的假議題。
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因為家長的抗議,手冊內容雖經過修正,發出了第二版,但是以上有問題的內容仍然不見改進,看起來教育局還有很多待努力的空間。
手冊連結:教育局_性別平等教育手冊_完整版
隨時收到最新消息,請上「下一代幸福聯盟FB」按讚! 加入粉絲團,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!
《讀者投稿須知》
本站歡迎讀者投稿,主流媒體不願刊登的,我們幫你刊登!來信時請附本名(或筆名)和職業背景。本站保留編輯、增刪的權利。
投稿信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