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內政部正在研擬跨性別者的性別變更認定與登記程序的草案,參與這場會議的人都各自表達對跨性別者的關心,並說明他們對於該如何立法保障跨性別者的意見。

我們同情跨性別者的處境,某些情況的確挺為難的,但在參考立法時,我們要不要聽聽來自不一樣角度的聲音?最近在美國,知名的前奧運十項全能金牌得主布魯斯‧傑納(Bruce Jenner[1],他被譽為美國英雄)在運動員退役後,投入演藝事業,參加了Kardashian真人秀的節目。在節目中他坦然地訴說成為一名跨性別者的心路歷程,這個節目締造了非常高的收視率,並博得國內外多家媒體的掌聲跟認同,大家均認為這次的訪談非常地正面。

但我們不要忘了,現在的美國「政治正確」的氣氛(意即認同某個價值觀就不易受到反對,像是最近台北市長的許多意見就形成了一種政治正確的氛圍。)跟「媒體操作」都非常厲害。跨性別者的處境固然值得同情,但你有聽見那些身為跨性別者子女們的聲音嗎?台灣的媒體報導也一如以往,僅僅呈現國外媒體所看見的「部分事實」,當所有的媒體都告訴你這是一件非常溫馨的事,你能察覺有什麼不妥之處嗎?
http://news.ltn.com.tw/news/world/breakingnews/1298102
自由時報 4月25日
布魯斯詹納與克莉絲詹納所生的兩名女兒在推特上大讚父親,19歲的坎達爾(Kendall Jenner)在推特向布魯斯隔空喊話「我的英雄,以你為榮」;17歲的小女兒凱莉(Kylie Jenner)則說,以這名勇敢的父親為傲。
但事實是否真如這篇報導中所說,Bruce的全家成員真的都支持他變性呢?
跨性別者同時也是家庭的一份子,當他原來的身分是父親或母親時,轉換性別認同帶給小孩的衝擊是你無法想像的,現在社會上僅僅關注跨性別者的人權議題,卻沒有人關注跨性別者的「家庭」議題,即他們家中小孩的聲音。
在5月12日國外媒體又傳出發生了布魯斯‧傑納的2個兒子(Brody Jenner & Brandon Jenner)被禁止參加真人秀的第二集錄影[2],在這集錄影中布魯斯準備透露身為一名女性的新生活。在這份國外媒體的報導中,就連布魯斯也坦承,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名女兒在面對他變性這件事上,正面臨一段非常痛苦的時期。這正顯示了「身為跨性別者的小孩 我有話要說」一文中作者擔心的,在政治正確的氛圍下,許多反對意見都被迫禁聲,這些跨性別者的子女處境跟他們的心聲,有誰聽見呢?更何況布魯斯他們家的小孩年紀都已成年,尚且不能在節目上吐露自己的心聲,更何況未成年的兒童呢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身為跨性別者的小孩 我有話要說
尊重並了解這些出身自非傳統家庭長大的兒童的觀點非常重要,他們的意見應如同跨性別者的意見受到同樣程度的重視。

作者:Denise Shick撰寫於2015.05.11
文章原址:http://thefederalist.com/2015/05/11/children-of-transgender-parents-deserve-a-voice/
上個月,美國都在注意模範運動員Bruce Jenner[3]出櫃並宣告自己是名跨性別者。但其實大多數美國人並不了解什麼是跨性別。有些人已經看過Jenner’s Diane Sawyer的訪談[4],正是那些受到跨性別影響的家庭。當我聽聞Jenner的故事,我感到沮喪,並回想起過去我短暫經歷過父親對我坦白他是一名跨性別者。畢竟,這是對所有參與在其中的人來說非常情緒化的一件事。
當我9歲、身份認同正在形成的時候,我的父親將我帶到一旁,就我們倆單獨在一起,他接著告訴我他有多麼渴望想變成一名女性。剎那間,做為一名女性的想法、長大變成一名女人或成為母親,對我來講這些概念變得很模糊。到底成為一名女人或男人的意思是什麼呢?
當時對我來說,在我們家裡當個女孩不再自在了。我感覺被我父親拒絕,那時在面對父親時,我非常尷尬地,他影響了我們家,讓我們家的人不敢和任何人談論這件事,就算對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也不敢聊。儘管如此,我愛我的父親,並渴望他能做好身為一個父親的本分。
所以今年當我共同撰寫了美國最高法院法院之友的文章(針對同性婚姻議題)[5],這並不是出自於對我失落童年的報復,更像是出於關心去幫助可能面對我當時處境的兒童。這件事並不應該只有大人的意見,那些來自非傳統家庭的小孩,他們的意見也同樣地重要。
兒童無法為自己發聲
如果兒童沒有辦法擁有一個安全的環境,誰應該為這件事情負責呢?一名母親和我分享當時她的丈夫─正在經歷變性的過程─帶著他們的小孩去雜貨店。當4歲的小女孩在店裡喊他:「爸爸!」,他父親尖銳地立刻回應:「叫我阿姨。」小女孩當場心碎並立刻哭喊著:「我要我的爸爸。」這名憤怒的家長立刻帶哭喊的小女孩和她6歲的哥哥離開店裡,開車返家。6歲的哥哥一路上都保持安靜,直到他們回到家裡,他告訴母親發生了什麼事,並說:「我永遠不想再看見我的爸爸。」
另外一個情況是,有一名16歲的男孩分享他父親變性成女人的過程:「這感覺像我的父親把我跟垃圾一起丟到路邊。」一個男孩是需要一名父親的,這個程度勝過一名供應者或紀律嚴格的人。他需要一名父親,是一個能夠和他產生關聯,在社會上提供他身為男人的典範。他需要一名父親,願意參與他的生活並提供他健康人格發展的榜樣。
另一方面,我們聽見經歷移除胸部的女性,同時進行了不必要的子宮移除手術,並注射了男性賀爾蒙製造出肌肉跟長出鬍鬚。想像一下,你現在是一個小孩,當你嘗試去理解在去年看見Tina阿姨,今年她回來拜訪你的時候,卻變成滿臉鬍鬚的Tim叔叔時的反應,你可能會經歷一段矛盾與衝擊。讓我們不要忘記「可懷孕的男人」[6]這個媒體掩蓋跟鼓掌的事實,儘管現實中一名男性是不可能懷孕的。
兒童配得我們為他們發聲及更深地了解他們的處境
在這個充滿政治正確的氣氛、LGBT脈絡的社會環境裡,有些兒童跟我一樣成長在痛苦的非傳統家庭中,並不被允許自由地告訴大眾我們內心中真實的感受。在我們小時候,多數時候並不了解面對這些處境我們要付出多少代價,長大成人才能了解,還有些情況是,甚至直到家中有一名或兩名家長不在我們身邊的時候,才能明白。這時我們才可能理解,也才有能力去表達在我們失落的童年中,這些事情對我們生命造成的影響。
兒童不想傷害他們的家長,因為這層顧慮,通常會妨礙他們說出真實的感受。但在某些適當的時候,他們會表達心聲。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,社會能夠保障他們有足夠的言論自由來說出自己的感受嗎?他們的抗議會被那些因政治正確的考量下而消音嗎?

如果美國最高法院打開了全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大門,這也同樣地會強制性地促使某些政策,其中包括那些促進變性主義的概念。這些政策並非根據於兒童的最佳福祉而設立。
兒童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尋找屬於自己的身分認同。更精確來說,小孩透過他們和父母的關係來建構對自我的認同,像是透過父母認識男性的陽剛和女性的陰柔。
最後我想說:「拜託,美國,兒童的福祉比一些有特殊傾向的團體需求還更加重要。」
[1]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Bruce_Jenner
[2] http://okmagazine.com/photos/kris-jenner-blocks-brody-brandon-jenner-appearing-kuwtk-bruce-transition-special/photo/1001253926/#netseer
[3] http://www.inmediahk.net/node/bruce-jenner
[4] http://www.harpersbazaar.com/celebrity/latest/news/a10539/bruce-jenner-diane-sawyer-interview/
[5]法院之友不是訴訟當事人的任何一方;法院之友可以是任何一個人,回應訴訟雙方的當事人請求,或是出於自願之下,提出相關資訊與法律解釋的法律文書給法庭,以協助訴訟進行,或讓法官更了解爭議的所在。
[6] http://www.dailymail.co.uk/news/article-2849522/World-s-pregnant-man-charged-stalking-ex-wife-fixed-GPS-device-car-track-movements.html
隨時收到最新消息,請上「下一代幸福聯盟FB」按讚! 加入粉絲團,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!
《讀者投稿須知》
本站歡迎讀者投稿,主流媒體不願刊登的,我們幫你刊登!來信時請附本名(或筆名)和職業背景。本站保留編輯、增刪的權利。
投稿信箱: